close


html模版《上海證券報》楊成長:加強監管需處理好金融創新的“破”與“立”
■我國金融市場出現的這些新需求,本質上是金融市場服務實體經濟、金融機構服務金融投資人、金融各業分工合作加強的表現,是符合金融市場發展規律的。為滿足這些新金融需求而進行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業務的創新,基本方向是正確的,不能因現在要加強金融監管,控制金融風險,就徹底否定這幾年金融創新的基本成就和主流方向。

■加強金融監管必須處理好金融創新中的 破 和 立 的關系:對於滿足實體經濟的投資融需求、滿足居民財富管理需求、推進金融科技創新、推動金融各業的分工和合作、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金融創新要支持,各種相關的規則和監管制度要 立 起來;對於利用制度、監管和市場機制不完善的 空子 ,開展各種不正常的套利性業務,聚集過大風險的業務和不當行為,則要旗幟鮮明地加以破除。

加強金融監管,控制金融風險,必須正確處理好這幾年金融創新中的 破 和 立 的關系,必須認真總結金融創的經驗教訓,客觀評價創新成果,正確評估創新風險,逐步矯正創新方向,引領金融市場繼續創新發展。

的確,當前我國金融市場上相當一部分風險蘊藏在這幾年金融各業的創新業務成果中,蘊藏在迅速發展起來的超過一百多萬億的廣義資產管理規模中。這龐大的資產管理規模蘊藏著復雜的投資主體、產品結構、投資鏈條和縱橫交錯的投資關系,存在著不少監管漏洞和監管空白,成瞭當前整治金融風險的重點領域。一些人認為,當前我國金融市場上尤其是資產管理市場上存在的一系列重大風險隱患,完全是由於這幾年我國金融市場上錯誤的創新導向導致的,是金融機構在短期利益驅動下采取各種套利行為所引發的,從而徹底地否定瞭金融各業的創新創業活動的成就,這種觀點是有失偏頗的。我們不能犯倒洗澡水連孩子都一起倒掉的錯誤。我們需要檢討這幾年金融各業創新創業中存在的問題,徹底摸排和梳理其中存在的風險,完善制度、流程和監管,但是也必須充分認識到金融創新並不是金融各業盲目行為和單純利益驅動的結果。

金融創新的核心驅動力主要來源於社會對金融市場的新金融需求。這幾年,隨著我國金融機構的財富管理化、企業融資結構的多元化、金融支付和交易手段的互聯網化、金融各業經營的混業化以及人民幣的國際化,企業、居民和金融主體都產生瞭一系列新的金融需求。金融各業正是在新金融需求的引領下和金融監管部門推動業務創新政策的鼓勵下,開展瞭一系列業務創新活動,形成瞭大量新的金融產品和投融資工具。

新金融需求仍然是金融各業創新的核心驅動力,新經濟、新科技、新金融的發展步調基本一致

首先是實體經濟產生瞭巨量的非標融資需求。非標融資需求的出現和爆發,是在標準融資渠道和工具無法滿足實體經濟需要的情況下,實體經濟主體和金融機構相互合作創造出來的非傳統的融資工具和方式。

為瞭應對全球金融危機,2009年我國銀行新增信貸已經接近十萬億元。然而自2009年以後,我國銀行每年新增信貸基本打破瞭歷史上逐年遞增的趨勢,恒定在十萬億元左右不動瞭。一直到2016年我國銀行新增信貸也隻有十二萬億元左右。單從信貸資金流向來看,新增信貸資金中流向企業的絕對量甚至比過去下降瞭。而實體經濟的年度投資總規模已經從2009年的二十萬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近六十萬億元。信貸對實體投資支持的力度大幅度下降瞭,信用債券和股票融資雖然有所增加,但與新增投資相比仍然存在著巨大的缺口。社會有儲蓄,銀行有資金,但是就是缺乏正當渠道流到實體經濟中去。如果不進行融資方式的創新,那麼巨大的實體經濟融資就隻能依靠民間融資和高利貸,資金成本就會大幅度上升。我國信托業首開先河,利用信托產品可以連接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的優勢,通過銀信合作,大力發展瞭信托類融資,信托業的資產規模短期內也從金融各業的小兄弟一躍排名第二。信托業的優勢來源於我國把金融市場的基本法――《信托法》變成瞭信托行業的特權法,隻有信托業發行的金融產品才具有合法的信托關系,而其他金融各業發行的產品,都不具備法律依據的信托關系。金融各業要想使得自己發行的產品具有陽光化的信托關系,就必須借助信托公司的產品通道去鍍個金,才能具有合法的產品外衣。

非標融資的巨大市場潛力,激發瞭其他金融各業的創新熱情,必須打破信托業對非標融資的壟斷。金融各業都發現,隻要放開瞭資產管理投資領域,讓金融各業的資產管理業務可以交叉投資,那麼依據《合同法》和《民法》的資產管理業務,也能具備連接實體投資和金融投資的功能,完全可以替代信托業的通道功能。於是放開金融各業資產管理的投資領域,推動金融各業資產管理業務連接,創新資產管理的產品形式,成瞭這幾年金融領域創新的主流方式。按照信托模式,提供通道服務的資產管理業務在證券公司、基金子公司和保險公司中大范圍地快速發展起來。根據不完全統計,自2011年以來,通過非標融資或通道融資,為實體經濟提供的資金將近五十多萬億元。盡管由於非標融資產品缺乏二級市場,風險無法轉移,再加上一筆融資需要多傢金融機構合作完成,非標總體融資成本要高於標準信貸和信用債券,但是相比民間融資,利率還是要低很多,也規范很多。過去幾年,在銀行信貸總體收縮的狀況下,非標融資的發展為我國投資特別是地方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投資高增長提供瞭資金保障。

其次是風險偏好不同的金融投資人和投資資金產生瞭大量結構化產品的需求。中國金融投資人的結構和層次差異非常大,資金屬性完全不同,尤其存在著國有資金和民間資金在所有制上的差別,對投資風險的差異性要求非常大。過去不同風險偏好的資金隻能在股票、債券、存款和貨幣等基本金融產品中選擇投資。銀行、保險和國有企業資金,除瞭投資債券、存款和貨幣外,很難獲得其他投資機會。於是能使風險、收益和交易方式結構化的金融產品的推出和推廣很快獲得瞭投資各方的認可。通過對同一金融產品實行分級和分層設計,讓風險厭惡投資人既能獲得較高收益,又能獲得規避風險的安全墊;讓喜愛高風險的資金獲得適度的投資杠桿。目前各種類型的結構化金融產品的規模已經達到瞭十多萬億元,並且這種結構化產品的設計思路,在鼓勵民間資金進入基礎設施領域的PPP投融資模式中得到瞭進一步推廣。基礎設施投資規模大、周期長、風險高、營運模式和價格需要全國統一、收益率波動大,如果不對項目的風險和收益進行結構化設計,很難吸引民間資金進入。PPP模式本質上是金融產品結構化的設計模式,隻不過跟一般金融產品的結構化設計思路相反:在一般結構化金融產品中,國有資金投資優先級,民間和個人資金投資劣後級;PPP模式是民營資金投資優先級,國有屬性的資金投資劣後級,國有資金或財政資金為民營資金投資基礎設施提供瞭規避風險的安全墊。

第三,隨著金融各業的分工和合作的加強,引發金融機構之間產生瞭相互委托業務的需求,特別是資產管理委托業務的需求。分業經營和分業監管的金融業運行體制,形成瞭金融各業各具特色的業務優勢。隨著大資管業務的普遍發展,金融各業在資產管理產業鏈上的特色優勢已經十分顯著。有些機構擅長發行產品和吸引資金,有些機構擅長投資運營和管理,有些機構擅長研究和投資決策咨詢服務。由於中國以銀行系統為核心的傳統金融市場結構,以及普通居民對銀行的天然信任感和依賴感,使得商業銀行吸納資金和銷售金融產品的能力遠遠超過瞭其他金融機構,資金成本也遠低於其他金融機構。把錢存入銀行或通過銀行買產品,居民總覺得放心很多。各類保險機構也具有非常強的吸納社會資金的能力。但是進行資產管理的營運和投資並不是這兩類機構的優勢。受到體制機制、投資領域,以及自身資源稟賦的限制,銀行、保險等機構如果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去建立投研隊伍開展投資營運,是無法體現自身特色和市場分工優勢的。委托市場化和專業化的投資機構進行投資,既能通過多主體投資分散風險,又能充分利用中國金融市場上最先進的投資隊伍。全國社保率先開展市場化選聘資產管理人的資產管理委外業務,通過優選資產管理人,優化資產配置,靈活調節股權投資比例,獲得瞭平均年化投資收益率8%-9%的好成績。這幾年,以銀行和保險為主要委托方,以公募基金、證券公司和信托公司為主要受托方的各類資產管理委托業務獲得瞭長足發展,這是我國大資管業務產業鏈逐步優化的市場表現。

第四,由於我國銀行在規模和存貸能力上存在著巨大差異,形成瞭大小銀行之間在資金調配和流動上的巨大需求。大銀行的發展歷史悠久,具有一定的市場壟斷性,具備廣泛的網點優勢和中介業務優勢,具有疊加國傢信用和商業信用的社會信用優勢,吸納儲蓄資金能力強,資金成本低。中小銀行很難在短期內形成廣泛的社會信譽度,有形網點少,具有濃厚的區域特色,吸納儲蓄尤其是居民儲蓄能力弱,但是受到各級地方政府的扶持,跟地方企業具有密切的血緣關系,在區域性市場的放貸能力、項目篩選和投資管理能力上比大銀行要強,存在著短期內做大資產規模的業務需求。這樣大小銀行在吸納儲蓄資金和放貸能力上就形成瞭一種錯配,大銀行吸納資金能力強,小銀行放貸能力強,大小銀行之間不僅僅需要進行短期資金調配,也需要進行儲蓄資金的再調配。然而,由於長期以來我國銀行間市場的主要功能定位是為金融機構提供清算和短期流動性調配的市場,銀行間市場的常規金融工具無法完成大小銀行之間在儲蓄資金上的再分配。為瞭獲得同業資金來彌補儲蓄資金的不足,以中小銀行為核心,大中小銀行在銀行間市場進行瞭一系列的創新活動,努力打通大小銀行間中長期資金通道,其中既包括前幾年發展迅速的同業拆借、同業存放、同業借款、票據的買入返售、賣出回購等,也包括近兩年快速發展的同業存單等。目前,通過各種同業業務,我國中小銀行20%左右的資金來源於大銀行,形成瞭大小銀行在存貸資金上的結構性優化配置,推動瞭中小銀行的加速發展,提高瞭市場占比,優化瞭銀行業的產業結構。

我國金融市場出現的這些新需求,本質上是金融市場服務實體經濟、金融機構服務金融投資人、金融各業分工合作加強的表現,是符合金融市場發展規律的。為滿足這些新金融需求而進行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業務創新,基本方向是正確的,不能因現在要加強金融監管,控制金融風險,就徹底否定這幾年金融創新的基本成就和主流方向。

各種創新型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業務,既可以滿足新金融需求,也可以成為金融機構從事各種套利性業務的工具

當然,我們也必須看到這幾年金融創新和金融各業的業務交叉的確產生瞭不少問題。一種新金融工具和業務形式被創造出來,既可以用來滿足市場出現的新金融需求,也能在短期利益驅動下,成為金融機構從事各種套利性業務和投資的工具。金融分業監管模式下形成的跨行業監管的空白區域;新金融業務和工具短期內缺乏監管標準;金融市場上存在著巨大的不合理利差;金融市場之間缺乏規范和有序的資金流通渠道,這些都為金融各業利用新金融工具和業務模式從事各種套利業務提供瞭客觀條件。目前,銀行業總結出的多達幾十種套利業務模式,是我國金融各業從事各種套利業務的集中體現。

金融各業徹底放開瞭資產管理平臺,可以相互投資各自平臺上創設的資產管理產品,不僅僅可以作為非標融資的渠道,也為金融各業之間交叉投資和嵌套投資創造瞭條件。在金融各業資產管理規模急劇膨脹,與可投資基礎金融資產嚴重不匹配的環境下,不同金融行業間的互相投資、同一金融行業內不同企業間的相互投資,甚至同一金融企業內不同資產管滴雞精團購理平臺之間的相互投資都在迅速泛濫。資金在金融機構之間空轉,風險和收益在金融機構間被不斷地組合和分配,產生瞭大量風險鏈和收益鏈過分復雜的金融產品。兒童滴雞精推薦

結構滴雞精價格化金融產品的創新思路也演變成瞭金融投資加杠桿和配資的工具。大量結構化產品過分放大瞭劣後級資金的杠桿倍數,甚至出現瞭近十倍的杠桿效應。

金融各業之間的資產管理委外業務,演變成瞭監管套利、放大金融投資杠桿和擴大金融投資范圍的工具。一些資產管理業務我做違規,你做不違規,那我就委托你做;我直接投資不能加杠桿,你做投資可以加杠桿,那我就委托你做幫我加杠桿;我不能投資的領域,你可以投資,那我就委托你幫我投資。通過金融各業的產品相互投資和委托管理,金融各業資產管理的投資禁區都被逐步突破瞭;資金性質和投資工具的屬性嚴重不匹配;投資對象模糊,底層基礎資產看不清;風險敞口無法計算,風險監管無法穿透。

金融各業之間的同業業務和工具,逐漸由過去主要為瞭清算、短期資金調劑,演變成為金融機構資產負債的管理工具,近年來更演變成大銀行資金出表、小銀行增加信貸資金來源,以及銀行之間相互交叉投資和自我投資的工具。一些小銀行為瞭盡快擴大規模,越來越仰仗同業資金,借短放長現象越來越突出。一些小銀行通過同業存單獲得的資金又用來購買大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博取銀行間不同產品的利差。這幾年我國銀行間各種產品的交易量和流動頻率越來越高,外部因素對銀行間市場的影響越來越明顯。各種內外部因素都會導致銀行間市場的金融機構在短時間內形成同質化的資金需求和不穩定的資金供給,從而造成瞭銀行間市場利率的過大波動,影響瞭社會預期和金融市場穩定。

要把化解金融風險和矯正金融創新結合起來,歷史形成的問題要通過歷史過程來化解

金融創新蘊藏金融風險,必須加強金融監管,加強金融監管必須處理好金融創新中的 破 和 立 的關系:對於滿足實體經濟的投資融需求、滿足居民財富管理需求、推進金融科技創新、推動金融各業的分工和合作、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金融創新要支持,各種相關的規則和監管制度要 立 起來;對於利用制度、監管和市場機制不完善的 空子 ,開展各種不正常的套利性業務,聚集過大風險的業務和不當行為,則要旗幟鮮明地加以破除。當前加強金融創新業務的風險監管應該遵循以下五大原則。

第一,必須把化解金融風險和矯正金融創新結合起來,必須在自上而下的監管框架下開展金融創新。例如各種類型的非標融資,是當前我國融資市場環境下非常重要的融資方式,在短期內無法替代。人們對它總是批判的多,談問題的多,肯定的少,談如何發展就更少。非標融資到底合不合法,需不需要,要不要發展,很少有正面的表態。如果說非標融資是需要的,同時又需要限制通道式資產管理,那就要探討如何讓非標融資合法化的新的渠道,否則又要回到全部走信托通道的老路上去,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同樣的,我國金融機構之間特別是大小銀行之間存在著中長期資金融通的需求,將大銀行的一部分儲蓄資金分配給小銀行,能夠更好地發揮大小銀行的各自優勢,優化社會資金配置,減少大銀行的信貸風險。如果不能正視這種需求,建立大小銀行間中長期資金的融通工具,小銀行的同業融資就會永遠走鋼絲鉆空子,借短用長的問題就難以解決。實際上,一些制度套利、監管套利、關聯套利的創新,正說明我滴雞精推薦孕婦們在制度和監管上存在著許多漏洞,幫助我們暴露瞭問題,推進我們加速完善和修補制度。

第二,金融監管的重點要放在加速建立新業務的制度規范和監管標準上。金融創新和金融機構間的交叉投資,產生瞭大量新的業務形式和金融工具。這些新業務新產品的發展歷史較短,還沒有形成業界認可的標準和業務規范,監管部門還沒有對這些新業務和新產品形成明確的監管標準。近期,金融各業的監管部門都提出瞭金融機構存在著各種套利和不當交易行為,但是這些套利和不當交易究竟違反瞭什麼?該如何規范?仍然缺乏明確的法律法規依據。例如商業銀行同業資金來源究竟不超過什麼比例是合適的?同業資金究竟如何運用是合理的?不同燕窩禮盒推薦類型的結構化產品杠桿多大是合適的?什麼樣的委外業務是鼓勵做的?委外業務的監管標準是什麼?所有這些都還缺乏統一的監管標準。因此,應該把監管重點放在督促建立新業務規范和監管標準上,不能籠統地表達為不能做或不鼓勵做。這樣,金融機構不知道監管尺度,不知道相關業務該不該發展,市場主體不知道加強監管對市場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第三,要確立不同類型的資金和不同金融機構資產管理平臺的投資邊界,嚴格控制金融機構之間的過度交叉投資。這幾年金融市場新業務帶來的金融風險主要源於金融機構搭建瞭幾乎可以完全相互投資的資產管理平臺。過去,誰不放開投資領域,誰就得吃虧。母公司受到監管不能做,可以成立子公司做。金融各業的資產管理平臺的相互投資和委托管理,打通瞭各類資金投向所有對象的通道,使得投資鏈條越拉越長,很難實行穿透式監管,並且不同性質的資金在投資對象上基本趨同瞭。實際上,金融各業的資金屬性仍然有很大差別。金融投資總是有風險的,問題是誰承擔風險,什麼性質的資金在承擔風險。嚴格各種類型資金的投資范圍,嚴格金融各業的投資范圍,嚴格限制金融各業的交叉投資,是解決大資管平臺上產品過度嵌套的制度保障,也是推動金融投資資金加速流向實體,減少中介環節,實行穿透式監管的制度保障。

第四,要適度突破金融分業監管模式,對金融各業的大資管平臺和同業業務平臺實行統一監管。目前,我國對金融各業的主營業務,包括銀行存貸業務、保險保單業務、證券公司的股票發行交易業務和信托公司的信托業務實行分業監管仍然十分必要,金融各業的主營業務邊界仍然比較清晰。但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金融各業的大資管業務在資金來源、投資對象和業務模式上,都已經不存在清晰的邊界和業務差別瞭。相反,金融各業的資產管理業務正是靠打通產品和資金通道發展起來的。同樣的,我國的銀行間市場已經不再是金融機構之間基於清算和解決短期資金融通需求的市場瞭,而是成為各類金融機構開展資產負債業務和優化資產負債結構的重要市場瞭。在這個市場上,金融各業的資金和業務邊界已經徹底模糊。因此,對這兩大領域必須實行統一監管,制定統一的規則。近兩年來,央行、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對如何控制風險和加強監管都出臺瞭一系列重要文件。但是對牽涉到這兩個市場的問題,大傢的說法和要求就存在差異,對這兩個市場的金融產品實行穿透式管理,有時候需要穿透幾個金融行業,如何穿透,能否穿透,大傢還比較擔心。因為一個行業監管過重瞭,業務就會被另一個行業搶占瞭;市場份額下降瞭,企業就不支持。在目前仍然實行主營業務分業監管的機構監管模式下,特別需要由央行牽頭,出臺統一的規范金融各業大資產管理業務和同業業務的業務規則和監管要求。

第五,要防止監管政策操之過急,引發市場不正確預期和利率的過度上行,要認識到歷史形成的問題必須要通過歷史過程來化解。摸排金融市場潛在風險,加強金融監管,目的是為瞭讓金融市場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當前監管層采取一系列措施的目的是為瞭防止金融機構間的過度交叉投資,避免資金在金融市場上空轉,引導資金直接投向實體經濟領域,或通過投資股票債券等基礎金融工具間接投資實體經濟。這在理論上不會導致社會資金的收緊,不會導致利率的趨勢性上升。實行穿透式監管,減少融資的中介環節,減少過度結構化復雜化的金融產品,從整體上也會降低實體經濟的資金成本,提高居民對金融產品的風險認識。當前,在加強金融監管的同時,也必須維護好我國自去年以來出現的利率整體下降、企業財務成本大幅度下降的大好形勢。金融各業在資產管理業務上沉淀的問題,是我國金融市場特定歷史階段的發展產物,化解這些問題也需要通過一個歷史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摸清問題、尋找根源、完善制度、加強監管、逐步化解、繼續發展,才能既化解瞭金融風險,又更好地推動瞭金融市場服務實體經濟。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ja866b4l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